您的位置:首页新加坡留学留学新闻

新加坡奖学金华裔得主就业路:留下,还是离开?

艾迪留学 2010年7月28日

  来自中国和马来西亚的学生都得到了新加坡政府提供的奖学金,在本地大学就读。毕业后他们的就业路如何?咨询新加坡留学,请致电艾迪留学:010-67080808

  如果有一个政府愿意资助你读完四年大学,还给你提供优越的生活待遇,条件是在你读完大学以后,必须立即为其工作3到6年。你会不会接受?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来自中国和马来西亚的林晶、常万里和林诗婷都得到了新加坡政府提供的奖学金,在本地大学就读。他们履行合约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一个选择“先留下”,一个决定“先离开”,一个则“别无选择”。再过几年他们各自完成合约之后,最终的事业重心可能都会选择在新加坡,也可能,会有另外的人生道路。

林晶:留下顺理成章

  2007年从新加坡国立大学生命科学专业毕业的林晶来自中国福州,目前在卫生部就职。她以全额奖学金得主的身份在新加坡读完了中学和初院,并在政府津贴和助学贷款的资助下完成大学学业。

  按照教育部规定,申请政府津贴的学生可获得60%的学费赞助,但需在毕业后为新加坡注册公司服务三年。对于林晶来说,“留下”是顺理成章的。

  “我在新加坡呆了11年,对这里的一切都已经很适应了。即使在申请政府部门的工作时,我也没有受到任何限制和质疑。”

  林晶表示,和自己同期的大部分奖学金得主毕业后都会留在本地工作。一方面是由于奖学金条约的限制,另一方面,对新加坡环境的熟悉,也让这些本地培养的“海外人才”更有竞争优势。

  即将服完三年合约的林晶,已经是新加坡公民,打算不久后赴澳洲深造,继续给自己“充电”。不过她表示,毕业后多半还会回到新加坡发展,因为大部分朋友都在这里,而华人社会的环境也更适合自己的发展和居住。

  但林晶也听说,还是有少数奖学金得主并未履行合约,而是在毕业后不辞而别,偷偷“跑路”到其他国家去。

  她说:“想到海外继续深造的人很多,但是违约的人毕竟还是少数。这样(违约)的做法虽然可以‘一劳永逸’,但实际上不仅风险很大,自己也会受到道义上的谴责。”相比起这样高风险的“一劳永逸”,常万里宁可支付一笔昂贵的“保证金”,通过与教育部的协商,先赴国外留学,再回新完成服务期。 1

常万里:出去走走 再回来

  作为南洋理工大学电子电气工程专业的全额奖学金得主,来自中国辽宁鞍山的常万里在四年里不用负担自己的学费,每年还有6000新币的生活补贴。而相应地,他的服务期也延长为六年。

  六年的服务期从他2008年1月毕业起就开始生效,但决心到德国深造的常万里,自行向教育部申请推迟服务期。教育部批准了这一请求,代价则是:10万元新币的保证金,以及两位担保人的签字。完成德国的学业后,他需要回新向教育部报告并开始工作,才能拿回保证金,解除担保人的合同。

  这样高昂的代价,并非教育部有意为难。南洋理工大学招生与财务援助处的资料显示,一个在2009~2010入学的国际学生,每年光是学费就比享受政府津贴的本地学生高出两倍,约为2万3320新币,读完四年大学的总开销高达12万新币左右。和外国学生们订下了如此高的成本,教育部当然不愿轻易放人。

  尽管代价不菲,常万里还是认为:出国深造让自己“能够有机会更深入地认识本专业,同时也更多地了解世界。”

  对于坊间流传的“违约”一说,他也表示自己不会考虑:“我觉得还是应该讲求诚信,既然当时签了合同,就应该对自己承诺履行的义务负责。何况违约还是存在相当的风险。”

  除了少数违约者外,大部分希望继续出国留学的奖学金得主或者像常万里一样申请推迟服务期,或者像林晶一样先完成服务期,再接着深造。

林诗婷:选择在后头

  对于林诗婷来说,她的奖学金则注定了她的“别无选择”。

  身为政府资助的福建会馆教师奖学金得主,林诗婷有两个“东家”:一个是“管钱”的教育部,一个是“管人”的福建会馆。前者负责他们的奖学金,后者安排他们每年的教育实习。

  由于拿的是教师奖学金,又在国立教育学院中文系(NIE)就读,林诗婷不光每年假期要实习,毕业后还会马上被分配到福建会馆下属的小学里教华文,教完四年书后才能重获“自由身”。

  她打趣说:“到了第四年时会给我们加一次薪,可是要到第五年才兑现。这分明就是在诱惑你‘留下来吧!’”

  来自马来西亚新山的林诗婷原本并不想当老师。喜欢美术的她一心想去中国中央美术学院,可是却由于家境原因无法如愿。在她打工挣学费的时候,无意间接到老师的推荐电话,问她愿不愿考虑新加坡的教师奖学金。

  “我就很随性地报了名考了试,很随性地拿到了奖学金,很随性地来到NIE读书啦!”性格开朗的林诗婷欣然接受了这偶然的机会,并“无心插柳”地体会到了教书育人的快乐。

  目前,三年级的林诗婷和其他同学正在计划开发适用于新加坡的华语教材,因为他们认为中国的教材不适合本地的小孩子,华语词汇量太大太深。

  “我也想做适合新加坡孩子看的动画片,想让我的学生从小就喜欢美术的东西。”还未毕业的林诗婷,已经开始兴致勃勃的规划自己的职业。

  她也表示自己乐意留在新加坡,是因为这里不光教师待遇高,环境宽松,而且有无限的可能性:“可以教书育人,可以编写教材,还可以做一名研究小学教育的学者。”

  但由于相恋多年的男友在马来西亚,林诗婷也面临着两难的抉择:“要他过来新加坡重新开始事业比较困难。所以我也还不知道,合约期满后到底是要走还是要留。”

奖学金得主看“新家”

  是离开还是留下,对于奖学金得主们来说,似乎永远是一个未知题。那么他们又要花多长时间,来培养对这个国家的归属感呢?来新已经11年,与林晶同期的许多奖学金得主都已经在本地成家立业。她却认为自己对新加坡虽然“熟悉”,但却还没找到“家”的感觉。

  林晶说:“无论在外多久,我都还是一个游子,有父母的地方都才是自己的家。也许等我有一天在这里成家,把父母接过来一起生活后,这里才真的会变成我的‘家’。”

  在新加坡呆了4年半的常万里则诙谐地表示:“(在新加坡)长期居留的可能性肯定是有的,大概49%吧。” 而身为马来西亚人的林诗婷,则早已把新加坡当成了自己的半个家。

  “我是新山人,从小看新加坡的电视剧,听新加坡的广播,连当初没有学方言,都是因为新加坡政府说‘讲方言会影响华语发音’!”林诗婷说到这里,爽朗的大笑起来。“没有过来(新加坡)之前觉得新加坡是海的另外一端。现在觉得自己站在桥中间,要去哪里都可以。”

本文标签关键词:新加坡留学 奖学金 就业

编辑:卢嘉

 
 

专家团队

  • 澳大利亚/加拿大留学
  • 新西兰/新加坡留学
  • [南京] 澳新部主管
  • 资深咨询师 赵丽
  • 博客|答疑|申请
 
  • 美国/英国留学
  • [南京] 英美部主管
  • 资深咨询师 赵擎擎
  • 博客|答疑|申请